園林苗木國際標準,了解一下?
發布:admin 瀏覽:485次
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,苗木綠化市場的發展空間也隨之擴大,苗木行業在各維度上也發生了新的變化。那么,園林施工中對苗木有什么新要求呢?在國際上,衡量園林苗木的標準有哪些呢?
國際樹木學會(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,簡稱ISA) 擁有一套客觀公正的樹木規格標準,應用于園林綠化設計施工方面。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園林苗木標準,都喜歡用ISA的標準作為參考。一起來看看!
一:有明顯的中央主干
中央主干即樹干,樹干是遇到惡劣天氣時整棵樹木的重要支撐。相對而言,擁有主干的樹更能承受外力的沖擊,結構性更強,抵抗力也較高。
很多樹木在修剪之后,會長出雙主干或多主干,在國際上對主干的標準是整株樹木自然高度三分之二以下,不能出現雙主干或多主干,否則會影響抗風能力。
二:60%以上“活冠比”
活冠比是指葉片枝條高度和整株樹木自然高度的比例,比如一棵樹的自然高度是10米,離地面4米才有第一枝帶葉片的分干長出,這就等于這棵樹從地面往上4米都是主干,沒有分干。這種樹的“活冠比”就是60%。
國際上認為,只有活冠比在60%以上的樹木才有足夠的葉片去保持正常健康生長,低于這個比例,樹種會因葉片量不足而長勢不好,容易出現抗病蟲能力低下、發根困難、難開花結果等情況。
此外,活冠比達60%的樹木其整體葉片會有50%長在樹木2/3的下部分干,這樣的樹冠形狀多呈現水滴狀,能夠增強抗風能力。而低于這個比例的樹種抗風能力較差,大風襲來時樹木容易左右搖晃,也不容易長出新根。
三:分干粗和主干粗
一般情況下,樹木的主干在往上生長的時候,會不斷長出橫生分干枝條。國際上對這些分干的要求是主干和分干的接合比例,分干的粗度不超過主干粗度的50%,也就是說樹木長出來的分干粗度要小于主干的一半,最好達到1/3。
這種條件下,主干和分干的接合點會非常強韌,在風霜雨雪天氣也不會輕易折斷。
四:干粗收窄
干粗收窄指的是干的粗度從頭端開始,按照一定的順序慢慢往末端收窄。如果一棵樹的主干像竹筍一樣往上收窄,其抗風能力會比只有平均粗度的主干樹木強得多,在風中輕易不會彎曲和折斷。
如果分干也是干粗收窄,那么抗風能力一樣很強。有干粗收窄特點的樹木往往能夠生長出更多枝條,也會長得更高。
五:分干的分布
按照國際標準,主干上一層的分干和下一層的分干之間距離大約占全樹自然高的5%,比如一棵自然高度為10米的樹木,其理想的上下層分干距離是0.5米。
每層的分干應該呈螺旋狀從下往上排列分布,上一層的分干不與下一層的分干排列在同一方向,否則容易造成上下重疊。
六:根系良好
很多人購買樹木的時候往往花很多精力觀察樹木的地上部分,而忽略了很重要的地下部分——根系,沒有良好的根部系統注定苗木移栽會失敗。
地栽苗
國家標準要求樹木根系必須平均分布于主干的周圍,最好分布到樹冠周邊的投影線下,以確定有足夠支撐能力。
在良好的泥土環境中,根系應達0.6米至1米深度。根系的分布應從主干呈放射狀向外伸展,絕不產生盤根現象(盤根現象指某些大根纏繞著主干下部環繞生長,日后慢慢主干生理結構,令樹木幾年后容易被風吹倒)。
容器苗
容器生產的優點是移栽時候不需要大量斷根,但它也有缺點——容器苗必須在根系長滿之時進行移栽,以免產出現盤根現象。此外,容器苗的用土應與日后移植使用的泥土性質接近,避免產生排斥現象而不發根。